第82章 与“神仙”合作

其实对于历史上孙策斩杀于吉之事,太史慈是十分认同的。孙策与于吉之间的矛盾,绝不是一般的个人恩怨,而是涉及到至高无上的统治权的大问题。说的再清楚一些,就是当权者的君权与宗教领袖的神权二者之争。

可以设想一下,孙策作为当时江东扬州地区的实际统治者(汉献帝只是名义上的,大汉王朝那时已是名存实亡),却突然发现一个于吉因为有“神仙”之名而得到百姓的崇信,并且更可怕的是,自己麾下的文武官员也对其尊崇有加,甚至不惜违抗自己的命令。此时的孙策,一定感受到了这个作为宗教领袖的于吉以宗教迷惑人心的巨大力量而对其造成的严重威胁。孙策面对如此局面,还能怎么办?只能下手除之了。当然,在中国这个宗教传统和意识并不是特别深厚的国度,孙策以强硬手段杀死一位宗教领袖于吉,并没有多少人敢于或愿意挺身而出进行反对。但蒙昧未开、信奉鬼神的普通百姓心中,还是自然偏向于于吉的,否则怎会有什么于吉阴魂显灵,追索孙策之命的传说流传,并被罗贯中记录在《三国演义》之中?

在太史慈这个现代人看来,孙策铲除于吉的行为无疑是正确或者至少是有道理的,但方式••••••还是不够巧妙和圆滑,*之过急,间接促成了自己的年轻夭折,还在死后留下了骂名。

其实宗教这东西,是一柄双刃剑。势力太强,会威胁到当权者的统治,但如果当权者能够善于利用之,则会使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固。这种利用宗教的事情,在中国漫漫5000年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从陈胜吴广的“鱼腹狐语”,直到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就说三国历史中的黄巾起义,张角三兄弟也是凭借宗教而扩大实力与影响,最终得以起事的。

太史慈现在考虑的,就是如何利用这个“神仙”于吉,使刘备这个“外来户”,能够得到会籍乃至整个扬州百姓的支持,而动摇孙策在扬州统治的根基。

当晚夜深,太史慈仍在住所正厅中秉烛而坐,似乎在等待什么。突然脚步声响起,一个亲兵匆匆从外回来,在太史慈耳边密语一番,太史慈面露喜色,低声吩咐几句,那亲兵点头领命,又匆匆去了。

五更时候,天色微明,一辆马车悄悄停在太史慈住所后门。驾车的是太史慈心腹亲兵,其跳下车来,四下一望,见寂静无人,做个手势,另几个随车亲兵将三个鼓鼓囊囊的大口袋搬进太史慈府中去了。

片刻后,两个亲兵将一个大口袋抬到厅中,解开封口,里面装的却是一个人,正是于吉。只见于吉双手双脚皆被反绑,口中塞着布团,脸涨的通红,双目中露出愤怒的光芒。亲兵将其绑绳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