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学派崇尚“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思想。
“兼爱”者,博爱也,将父慈、子孝等对待亲人的爱扩展到对陌生人身上。孔宣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等级的分别。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於人不相爱。这也是截教门下的一贯传统,不论是人是妖,在截教中都没有太大的身份差别。
“非攻”者,反对一切侵略战争。
“尚贤”者,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者,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同时墨翟反对奢侈的生活,主张节俭,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提出命运不能主宰人地富贵贫贱,强调只要透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为了求福避祸,他又主张“尊天”、“事鬼”。
如果说儒家代表一些有学识、有思想地上层或中层阶级,而墨家反映的是处于社会下层民众的观点。那么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正是因为墨家的观点贴近劳苦大众,所以也是深得广大下层百姓的拥戴,众人尊称墨翟为“墨子”。墨家学说迅速发展起来,一度声势还在孔丘的儒家之上。
墨家与儒家并称为战国时期两大显学,显学者,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更是指文化内涵丰富、学术价值较高的学问也。
截教墨家出世,而他的老对头阐教也有两大学说问世。
那阐教云中子一分身在元始天尊的相助之下转世为邹衍,竟大异寻常,传下了与阐教毫不相关的阴阳家一脉学说。
阴阳家乃是综合阴阳五行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又称“五德转移”。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邹衍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按照邹衍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在政治伦理上,邹衍认为“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
不仅如此,阐教的广成子游历人间,在人间借用惠子之名创立了名家学术,名家之说也跟阐教思想也完全搭不上边,
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责实为学说的流派,提倡“正名实”,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大乱期间,局势动荡、混乱,很多礼法名存实亡。名家由此崛起,强调事物应该“名乎其实”,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确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