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守卫正在仔细的搜查着可疑的人物,目的自然是为了抓捕逃窜中的孟昉。
孟昉也是欣然而笑,这效率还真不是一般的快,自己经过了不少郡县,都发现了追捕他的文书。不过他倒不害怕,因为文书上的孟昉画像与本人差距很大,画像里的孟昉龇牙咧嘴,眼瞪的老大,猛的一看,倒像个江湖大盗,与真实的孟昉差别很大,加上孟昉又刻意的蓄起了胡须,因此每次都是化险为夷,安全的逃过了检查。
孟昉自然不知道,他能如此顺利的逃过搜捕,与孙瑾有很大的关系,刘政把追捕孟昉的任务全权交于了孙瑾,一方面孙瑾找的画师本来就没见过孟昉,一切只能从孙瑾的口中了解,另一方面,孙瑾与孟昉关系非常,自然不愿意让孟昉有此灾难,故而在叙述孟昉长相的时候,也被他刻意歪曲了,同时,顺带着把杜长的形象也改了不少。
况且一般百姓在看到抓捕文书的第一反应,便是孟昉是上党沾县人,沾县人,自然是一副上党口音。可恰恰孟昉的口音不是上党口音。因此,孟昉也是每次安然而过,从没有遇到过什么危险。
刚到洛阳,就碰到搜查的守卫,丝毫没有影响孟昉的心情,因为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果然,孟昉顺利的通过了检查。
孟昉牵着马,一边走,一边像第一次进城一样,惊讶的左看看右看看。
他顺着南北干道一直往南走了三里处,这里到处是规模庞大的府邸,不少大门口还有守卫把手,这里便是朝廷官员与大族们居住的步广里、永和里。孟昉有没有停留,沿着路继续往南走,等过了永和里,便转身朝东而去,不多时,便看到普通的民宅与酒楼。
孟昉四处看了看,走到一处酒楼面前。此座酒楼异常宽广,整座酒楼由五座三层楼组成,楼与楼之间用飞廊连通,大门和楼之间还设百步柱廊,大门门匾上书“丰乐楼”几个大字。这个酒楼可以说在第一次来到京城,孟昉没有像在其他地方一样,一文钱分两半话,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毕竟还不容易来一次京城,自然要感受一下洛阳的风俗文化。
“客官,您里边请。”眉开眼笑的小二热情的招呼着。
孟昉也是不自觉的跟着他走了进去,“小二,给我找处楼上靠窗户的位置,顺便给我的马喂点草料。”
“靠窗户的位置?好嘞,您这边请!”小二想了一下,爽快的应承道,他对一位店员招了招手,等他把孟昉的坐骑牵走,便领着孟昉朝楼上走去。
等到了三楼,小二便给孟昉安排了一个靠窗户的位置。这时候的人全部都是跪坐,因此案几也是极为矮小,靠着低矮的窗台,别有一番韵味。
“客官,我们这有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