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河东菖蒲酒,要不要来一壶?”小二热情的招呼道。
“菖蒲酒?来一壶,我尝尝。”孟昉也是干脆。对于这闻名天下河东名酒,孟昉早就想尝尝味道。
汉末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天下名士多是好酒之辈。大儒孔融、枭雄曹*、碧眼孙权便是其中的代表。
后来,曹*为了节省粮食,曾明令禁酒,嗜酒如命的孔融更是频书争之,说什么“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觽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治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虽然是强词夺理,但是至少可以看出孔融对酒的痴狂程度。
当年有个叫孟陀的人,送了一斛菖蒲酒给十常侍之首的张让,从而被拜为凉州刺史。当然,这个有些夸张,实际上,孟陀另外还送了几百万钱,时人以为孟陀是靠一斛菖蒲酒,被拜为凉州刺史,不过是为了凸显菖蒲酒的美名而已。
“客官,那您吃点什么?我们这五湖四海的名菜是应有尽有,西域的胡炮肉;扬州的腊味;荆州的烤鹅;益州的红油鱼香,你想吃什么尽管点。”见孟昉爽快的要了一壶菖蒲酒,小二更是殷勤的推荐起了酒楼的菜来,那顺溜的语速,简直是天生的活菜谱。
孟昉也是听的一愣一愣的,好家伙,这小二要是生在两千年后,岂不是活脱脱一个优秀的相声演员,“你说了那么多,我都不知道吃什么好了。”
“我们这还有一特色菜——蒸豚,你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不然点这一道菜得了。”小二笑了笑,建议道。
“好吧,那就给我来个蒸豚吧!”孟昉点了点头,一个下酒菜已经足够他吃上一顿了。
“一壶菖蒲酒,一个蒸豚,好嘞,您稍等片刻,酒一会就给您上来。”小二也不含糊,确定了之后,立刻转身下楼去了。
酒菜还没到,闲来无事,孟昉四处飘了一眼。
这丰乐楼的生意果然不是一般的好,竟然有不少文人雅士,在那里饮酒作赋,不亦乐乎。
一刻之后,小二便端着酒与蒸豚,放到孟昉面前。
那冒着油的蒸豚散发着浓浓的香味,让腹中空空的孟昉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当下便夹了一块,送入自己的口中。
鲜嫩的蒸豚肉,看起来肥硕,但是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肉已进肚,可浓浓的香味仍然环绕在口中,无法散去。孟昉也是感叹,这蒸豚能成为天下名菜,果然是别有一番风味。
孟昉又是倒了一杯酒。
菖蒲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