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班上的老师,多数印象不深,自然,班主任会经常管理班上的一些事,所以该是最熟悉的,不过要说也就是那个年级很普遍的事,就不必多说了。而其他的很多老师大抵都是在上完课后离去,不过,数学老师是个例外。几乎每一节课,他在下课之后仍旧在讲,因为关系比较融洽,班上的男、女生都会一个劲儿的说:“老师,下课了哦!再讲的话,上个厕所都来不及了哦!”不管怎么说,那老师仍旧在讲,顶多不过回句“哎呀!上节课你们没上厕所迈?等等,这道题讲了就下课,很快的。”说着仍旧在黑板上快速地擦、快速地写。先前说的那道题讲解完后,还要在教室里逗留一会儿,问问这个同学弄懂没有,又问问那个同学弄懂没有。总之,若不到最后几分钟,他是不会离去的,久而久之,我们也都习以为常了。不知为何,这次来的几个朋友和我一样,对物理和化学以及生物这三门科目都没有兴趣,上这些课的时候,我们便各自做着自己的事。建辉喜欢画画(漫画),没事的时候就一个人在座位上捣鼓,常常画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画后,便拿给我们看,引来一阵笑声不说,还引来老师的泛白的眼光。我和老大以及向涛都比较喜欢看书,物理、生物、化学这三科,我们在课上几乎都是这样度过。记得那时候校园小说很是流行,除此之外,还有鬼故事,以及奇幻之类的故事。校园小说多是言情或者青春类的,我很少看。而鬼故事和奇幻之类的故事,几乎凡是我认识的朋友,只要他(她)有,我都是看了的。相对而言,我看得最多的还是一些中国名著以及世界名著,那个年纪,要说看懂,是很难的,即便是到了现在,也不能说看懂,只能说看了,然后感触很深,并学习、了解了许多。同样的,和鬼故事、奇幻之类的故事一样,凡是我认识的朋友,只要他(她)有,我都是借来看了的。
我至今还很清晰的记得和语文老师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字的交流。老师说她不喜欢鲁迅先生的文字,说是太晦涩难懂,看起来很吃力。我很疑惑,不知道是看得懂鲁迅先生的文字还是自以为看得懂他的文字,觉得鲁迅先生的文字也不是很难懂。兴许是自以为是吧!很多人都看不懂,我说很容易看懂,岂不是“妄以抬高自己来贬低别人”?但鲁迅先生的文字的确使我很感动,并且在我成长的历程中,他的文字所带给我的影响,是很深的。
我在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便到处借阅了许多鲁迅先生写的文字,《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等等,都是在那时候看的。我特别感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先生告别百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