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属诸相,都是生灭幻景,非有实体,不名实相也。
「一念生净信者」言深信勿疑也,此一念,即是无念之念,有二念,便是计较思量疑惑起矣。此紧要处,在不可轻视后学,末法时代,亦有一念净信之利根人也。
「四句偈」言一行也,梵文以四句偈为一行,言少至一行,并非执定何四句为偈也。
「须陀洹」声闻乘四果之第一,正断三界见惑尽之果位也。
「入流」从凡夫地入圣人流,故名入流,又名预流。
「斯陀含」四果第二,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后三品犹在,更一番受生也。
「一往来」更来一番受生,名一往来,断尽欲界烦恼,未来世即生于色界无色界也。
「阿那含」四果之第三,再不生于欲界也。
「阿罗汉」四果中之极果也,一作杀贼,杀烦恼贼也;二作应供,应受人天供也;三作不生,永入涅盘,不受生死也。
「无诤三昧人中」谓安住于空理,与他无诤之正定也,于无诤正定诸大弟子中为第一。此人,非指普通人言也。
「乐阿兰那行」言行于无诤也,乐寂静也。
「燃灯佛」是释迦佛第二阿僧祇劫满时所事师也,释迦佛献五茎宝莲,面得授记,佛自表五蕴已空,获无生忍也。又佛第一劫满,遇宝髻如来。第三劫满,遇胜观如来。
「佛土」佛土有二:一法相土,如塔庙等;二法性土,即指本心地。
「庄严」七宝严饰也,有二义:一形相庄严,如香花供养,七宝庄严等;二第一义相庄严,以清净为庄严也。
「须弥山王」此喻法王身也。须弥山译作妙高,顶上为帝释所居,半腹为四天王所居,入水出水,各八万由旬。
「恒河」又名恒伽,为印度之大河,东南流五百里,入印度洋,为印度数千年文化中心。
「阿修罗」魔道众生也,译作非天,又言不端正,其人好斗诤,常与诸天战,其福报又与天等,为六道之一。
「不惊不怖不畏」因闻难信之法而不生疑惑恐怖也,如自信是佛等。
「歌利王」好猎之王,表贪也。
「割截」以刀割之,使节节支解也。
「真语者」谓说佛身大菩提法也。
「实语者」谓说小乘四谛法也,谛是实义。
「如语者」谓说大乘法有真如,而小乘无也。
「不异语者」谓说三世授记等事,更无差谬也。
「不诳语者」梵文原本无,罗什法师特加此句,以总说四语之非妄。
「无实无虚」无实者,非实有为相故,无虚者,如来得彼菩提故。又以不可如言而取,故曰无实,非可离言以求,故曰无虚。
「入暗」言入暗室,昏不见物也。
「受
(本章未完,请翻页)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