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陈进带兵、巡疆。三年后,不过十八岁的黎勋已成罗金王的股肱之臣。朝中大臣私下都认定,黎勋是大王为公主选定的乘龙贵婿,只等公主成年,便会赐婚封爵。这份默契,甚至曾令苏后都深以为然。
然而这一切都在及笄礼上化为虚妄。苏后抱着哭得断肠的羽若,几欲开口,却实在不知该如何安慰。而此刻,在她心中,亦是充满了不安。十五年前的那场战乱,她曾经亲历,记忆犹新。两国一旦开战,局势便难以控制。只怕对于罗金来说,接下来还有更大的灾祸。
羽若终于还是被苏后劝说着回到了自己宫中。苏后见她哭得双眼红肿,筋疲力尽,知道她此时没有进食的胃口。只好安排她先睡下,只怕她一时想不开,又派了好几班人轮守照顾。直折腾到天色擦黑,御膳房送了莲心糯米粥来,苏后好歹喂她喝了几口,方才起身而去。
看苏后离开时的疲倦神态,羽若嘴上不说,内心愧疚。国难当前,母后想必也万分心焦,作为王后,她还要苦苦撑着局面,打理后宫琐事,牵挂前线战况。这样的情形下,她的悉心呵护显得尤为珍贵。原本满心悲愤不安的羽若在这种浓浓的暖意中渐渐镇定下来。
苏后离开不久,羽若就决定,要往父王召集群臣议事的含元殿。下人们一开始自然是不敢应允的。但羽若向来是说一不二的性子,如今罗金后宫又是这般混乱的局面,羽若终于说服了贴身伺候的喜蕙喜莲,给她换了衣服,匆匆梳洗一番,带着几个小太监,往含元殿而来。
正殿是进不去的,她只有拿出公主的架势,支开侍卫,藏身在侧殿偷听。
这一听,羽若不由惊心。大难当前,满朝文武,竟毫无对策。几个武将虽然都争着统兵出战,却完全是有去无回,视死如归的口气。文臣们除了议和,更不做他想。羽若熟读经史,她明白,不是朝臣们懦弱无能,而是国力悬殊,与赤狄大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倒是有人质疑,陈进黎勋原本连打胜仗,若不是阵前失策,或贪生怕死,又怎会令罗金一败涂地?陈进毕竟是功勋卓著的老将,于是,疑虑声都向刚刚巡疆而归的黎勋而来。
“想是黎副将初历战场,慌了手脚,延误战机,才落到如此惨败的地步。”
“陈将军是朝中老将,身经百战,若不是受了拖累,断不至于一败涂地。”
“黎副将毕竟年轻,以往都是纸上谈兵,担当不起战场上的血雨腥风,是他辜负了王上信任。”
……
真不敢相信,这些人前几日还在朝中对黎勋的年轻有为,智勇双全歌功颂德。
成王败寇,罗金大败的颓丧和怒气,总需要一个人来承担。
但是羽若知道,她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4